近年来,益阳市把质量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全力推进质量强市战略,不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切实增强质量技术基础,稳步提升供给质量。目前,由益阳市为主起草的国家、行业、地方标准35个,建立了 34个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全市有管理体系认证单位331家、认证产品156个、实验室资质认证单位88家,拥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3个,驰名商标21个,湖南名牌46个,著名商标117个,有效使用“三品一标”农产品345个。质量强市建设有力地带动了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多领域、全方位的提升。
前不久,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强调提高供给质量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全面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是提升供给体系的中心任务。下一步,益阳市将认真落实意见要求,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将质量强市战略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快质量发展,为建设富饶、创新、开放、绿色、幸福新益阳提供质量保障。
坚持创新引领,强化质量基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以创新的思维推进质量技术基础建设,加强技术研发和供给,推动质量发展。益阳市将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指引,落实省委关于推进创新引领战略“四大创新”行动部署,依托国家技术创新工程、重大科技专项平台建设,支持企业建立技术中心、工程中心和重点实验室,提升企业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品牌创新、产业组织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能力;加快标准提档升级,健全完善企业标准,培育发展团体标准,强化标准的事中事后监管,加强地方标准的制(修)订,以现代农业、医药食品、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纺织服装、建材等支柱产业为突破口,建立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标准体系和标准化工作体系,促进益阳市特色优势产品、技术、装备、服务“走出去”;加强计量科技基础研究,加快计量科技成果转化,带动高技术产业、企业科研等相关测试领域的发展与创新,发挥计量在现代产业发展、节能减排、贸易公平、改善民生等方面基础支撑作用。
弘扬工匠精神,推进质量提升。质量之魂,存于匠心。在推进质量品牌升级过程中,益阳市将大力弘扬精益求精、不懈创新、笃实专注的工匠精神,把品牌发展战略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特别是围绕支柱产业、新兴产业、骨干企业和核心景区,加快培育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品牌产品、品牌工程和品牌企业;全面实施质量提升行动,严格落实质量责任制,强化质量管理措施,推广应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大力提升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和环境质量;结合益阳实际,加强中小企业质量服务,加快中小企业公共检测平台、标准引领平台、品牌孵化平台、安全预警平台建设,大力推广先进管理模式和方法,引导企业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管理,帮助和引导更多中小企业走“质量兴企、质量强企”的发展道路。
保障民生民利,加强质量监管。质量安全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关系企业生存发展,保质量安全就是保民生、保发展。益阳市将进一步完善监管体系,严格生产许可、认证认可、注册备案、监督抽查、质量追溯、产品召回和责任追究等制度,加强对关系国计民生、涉及群众健康安全的重点产品的监管;加强风险防控,建立质量安全风险监测信息平台和风险源巡查制度,加强风险监测和分析评估,切实防范和有效处置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坚持问题导向,加强行业性、区域性产品质量问题集中整治,加大质量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严厉惩处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质量违法行为。完善并落实质量监督抽查制度,及时通报质量问题,依法曝光和处置不合格企业。
推动全民共治,优化质量环境。加快质量发展需要政府管理部门、生产经营企业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益阳市将进一步完善企业自治,加快建立企业质量安全管理各项制度,推动建立覆盖产品设计、原料采购、进货验收、生产控制、出厂检验、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体系;完善政府规治,深化质量工作体制改革,建立覆盖乡镇(街道)、开发区(园区)的质量监管体系,积极推动第三方质量服务发展,加快完善标准服务、质量检测、计量检定、技术诊断等社会公共服务体系,搭建质量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深化质量强市、强县、强企活动,争创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推动城市“有质量的发展”;完善社会共治,建立社会质量监督员制度,建立健全质量安全有奖举报、损害赔偿制度,引导群众广泛参与质量监督。发挥12345等投诉热线作用,畅通质量投诉和消费维权渠道。深入开展“质量月”“中国品牌日”“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等活动,充分利用报刊、电视、互联网等媒体,普及质量知识,在全社会营造重视质量、提升质量、共享质量发展成果的良好氛围。
(作者系益阳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 张值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