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助力湖南脱贫攻坚纪实

来源:湖南省质监局公众号 作者: 编辑:刘郁蕾 2018-01-16 11:09:50
时刻新闻
—分享—

  脱贫致富“金钥匙”——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助力湖南脱贫攻坚纪实

  这是一张张闪亮的“湘”字名片:安化黑茶、古丈毛尖、湘西猕猴桃、新晃黄牛肉、碣滩茶等72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闪耀在全国乃至世界舞台,代表着湖南质量、湖南特色。

  这是一把把脱贫致富的“金色钥匙”:在湘西,猕猴桃带动30万农民脱贫致富;在新晃,2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产量占全县食用农产品总产量的30%;在湖南38个贫困县市,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带动上下游企业上千家,助成百上千万群众脱贫致富。

  地理标志是国际上认可的货源标识、质量标识、品牌标志,是产品行走市场的“通行证”。自2003年开始,湖南省开始大力推进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特别是近年来,在国家质检总局的支持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下,湖南质监系统把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手段加大力度推进。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蓬勃发展,对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带动力明显。全省51个贫困县市,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覆盖率达到近75%。有80%以上的产品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以后产值增长一倍以上。

  穷窝“掘金” 打开希望之门

  十八洞村曾经是湘西最贫困的村镇之一。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花垣县十八洞村调研,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战略思想。该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将发展支柱产业作为精准脱贫的首要任务来抓。

  针对当地实际,村里大力发展湘西猕猴桃种植。十八洞村建立猕猴桃精品产业园,今年猕猴桃预计采摘20吨,实现销售收入500万元,村民每人可增收1000元以上。9月28日,十八洞村猕猴桃园正式开园,湘西果蔬直供港澳首发车队正式出发,为乡亲们带来了脱贫致富新希望。

  和十八洞村一样,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有八个县市通过湘西猕猴桃、古丈毛尖等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让贫困群众搭上了“致富快车”。湘西人深感精准扶贫要靠产业、靠品牌,而更让他们感受迫切的是:今年4月,自治州政府组团参加了“2017年湖南(香港)投资贸易洽谈周”活动。洽谈中,湘西有不少优势、特色农产品因缺少品牌、无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而无法直供香港、澳门市场。回到湘西后,州委副书记、州长龙晓华主持召开政府常务会议,提出要大力推进质量兴州、品牌兴企战略,培育一批国家和省级知名品牌。

  自治州的感受,也是整个湖南的共识。

  扶贫要扶志。贫困地区资源有限,靠什么点燃发展信心、振兴地方经济?就靠好产品,靠一张“行得通”“叫得响”的名片。地理标志是国家招牌,也是地方品牌的象征。湖南立足地方特色和优势产业,大力推进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

  2017年,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支持贫困地区发展产业扩大就业的若干政策》,其中重要一项就是支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报,对新获批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给予20万元经费补助。

  国家质检总局对湖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要求湖南质监部门将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经济任务,加紧推进。负责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的相关领导和专家多次来湖南进行现场指导、调研,帮助解决申报和监管中的问题。

  省质监局将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列入重点工作,并纳入省政府对省局绩效考核范畴。同时,每年从年度预算资金中安排专项经费80万元,对新批准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予以奖补。

  全省质监部门高度重视,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主动帮助企业申报、培育地理标志产品,推动贫困地区地理标志产品发展。

  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安化黑茶、新晃黄牛肉等新兴产业品牌迅速崛起,古丈毛尖、碣滩茶等传统产品的历史文化价值得到进一步挖掘。五年来,湖南省获地理标志保护的产品从32个增加到72个;核准使用专用标志企业326家,带动上下游企业1500多家,年总产值近达1200亿元。

  生产转型 助推产业之变

  地理标志是产品名片,也是质量标志。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不仅是产品身份之变,也撬动了生产方式之变、产业发展之变。

  碣滩茶,是怀化沅陵县的特色产业,早在唐朝时便被列为贡茶。2011年,碣滩茶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乘着“地理标志”东风,沅陵县委、县政府因地制宜,把碣滩茶作为产业扶贫的一号产业大力推进。先后出台了《碣滩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管理办法》,筑牢碣滩茶产业发展的第一道防线。

  在质监部门和农业专家的指导支持下,县里制定颁布了《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碣滩茶》、(DB43/T 796-2013)、《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碣滩茶加工技术规程》(DB43/T 796-2013)两个省级地方标准,引进了产品质量溯源管理等先进管理方式,推动碣滩茶质量提升。

  随着优化茶叶基地布局、做大龙头企业、拓展销售市场渠道、探索茶旅融合等一系列“大手笔”不断推进,碣滩茶品牌效益日益凸显。从2010年至今,全县茶园面积从不足10万亩发展到15万亩,茶叶产量由2000吨提高到8000吨,产值由2亿元增加到8亿元。累计带动3万多贫困人口脱贫致富、50多个贫困村成功“摘帽”。碣滩茶产业成为全县产业扶贫发展、金融综合改革、产业融合发展的典范和样本。

  扶贫要扶智。这个“智”,从产业上看就是发展观念的转变、是生产方式的转变。碣滩茶的崛起,只是湖南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发展的一个缩影。在怀化、张家界、自治州,在全省各地,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地理标志产品发展,质监部门积极发挥职能优势,指导、培育、保护地理标志产品——

  省市县三级质监部门每年对地理标志产品申报进行专门调研和现场指导;利用行业平台、新闻媒体、旅游节会等大力宣传湖南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提升产品知名度;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通过制定、实施标准促进生产方式从粗放式向精细化、集约式转变;发挥职能作用,打击假冒伪劣,为地理标志产品发展营造良好市场环境。

  截至目前,在全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域,共建立国家和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点示范区8个,建立地理标志产品地方标准34项,市县级农业技术规范46项,企业标准28项。规范了地理标志产品产地要求、生产技术、质量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签、采收、运输、储存等环节,在规范化生产、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质监部门护航下,隆回金银花、祁东黄花菜、永丰辣酱……一批批特色产品不断走向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有机化发展道路,为贫困地区开启了农业现代化的大门,推动产业驶向发展的快车道。

  品牌增效 拓宽致富之路

  新晃侗族自治县禾滩镇岑贡、岑朗和高排等贫困村村民,近年来谈起“养牛”,头头是道。

  2016年,禾滩镇大宴村村民杨世谦牵头成立了新晃朝晖黄牛养殖专业联合社,与新晃永益牧业有限公司签订技术合作和销售协议,将农村家庭的小规模养殖、能人大户的中等规模养殖、社会资本的大规模养殖有机结合起来,大力推行订单养殖,做大黄牛产业。联合社给技术、给小牛、化肥和草种,帮扶贫困村村民养殖,并按高于当地市场价格每斤2元回收,贫困村民年人均收入超过1万元,至2016年,共240户480人脱贫致富。

  新晃黄牛肉,只是湖南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冰山一角。在湖南51个国家和省级贫困县,共有地理标志保护产品40个,他们覆盖了全省38个贫困县市。这些地理标志产品,充分发挥地理标志“质量抓手”“特色名片”“国际通行证”等作用,推动产业发展,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安化黑茶,2010年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后,全县茶园面积由11.5万亩发展到30万亩;茶叶加工量由1.1万吨增加到6.5万吨。2016年,茶产业综合产值突破125亿元。近期,安化黑茶成功列入了中欧地理标志“100+100”互认互保产品名单,为其抢滩欧洲市场打开了突破口。安化黑茶成为“穷窝”里的“金叶子”,带动了安化县及周边贫困人口增收致富。

  张家界大鲵,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后,养殖规模持续扩大,市场销售不断增长,品牌价值不断提升。到今年9月底,全市大鲵养殖规模达到190.9万尾,同样规格的商品大鲵,“张家界大鲵”要比其他地方价格高出50%以上。大鲵企业为建档立卡户采用“寄养”“托养”等方式进行服务,带动农户3200户、1.2万人,人均年可增收8600元。

  古丈毛尖,是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老品牌”。全县茶叶标准化建设推动有力,生产水平大幅提升,品牌效益进一步凸显。目前,全县茶叶种植面积15万亩,年加工能力达8000吨,茶叶产值超过5亿元。茶农跟着大户走,大户跟着企业走,企业跟着市场走,通过“利益联结”,带动上万贫困人口精准脱贫……

  数据难免枯燥,但它却是地理标志产品助力脱贫攻坚的最好例证。

  据省质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湖南2017年又有祁阳槟榔芋、东安鸡、南县小龙虾、古丈红茶4个产品进入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名录。下一步,全省质监部门将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打好‘三大战役’、推动‘五个强省’、落实‘中国制造2025’”的要求,以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为抓手,大力推进武陵山、雪峰山连片贫困地区扶贫力度。到2020年,消灭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空白县”。目前,国家质检总局已受理了龙山百合、雪峰山鱼腥草、新晃侗藏红米、会同魔芋等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泸溪椪柑、凤凰小黄姜、保靖黄金茶、洪江乌骨鸡、松柏大米等一批极具地方特色的产品申报工作正在如火如荼进行……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号角响,春风劲。随着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在三湘大地竞相绽放,贫困地区蔓延开浓浓春意……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质量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