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我国将推进质量认证体系建设

来源:中国质量报 作者:丁莹 编辑:刘郁蕾 2018-01-29 09:27:46
时刻新闻
—分享—

  1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质量认证体系建设专题政策吹风会。国家认监委副主任刘卫军在会上就《国务院关于加强质量认证体系建设 促进全面质量管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进行了解读。

  质量认证应成为提升质量的重要举措

  1月17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质量认证体系建设 促进全面质量管理的意见》,部署推进质量认证体系建设,强化全面质量管理,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意见》共分8个部分27条,提出了加强质量认证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

  《意见》提出,要按照实施质量强国战略和质量提升行动总体部署,运用国际先进质量管理标准和方法,构建统一管理、共同实施、权威公信、通用互认的质量认证体系。力争通过3~5年努力,使我国质量认证制度趋于完备,各类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的质量管理能力明显增强,主要产品、服务尤其是消费品、食品农产品的质量水平明显提升,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质量品牌。

  《意见》明确了6个方面的重点任务。一是大力推广质量管理先进标准和方法。创新质量管理工具,推广应用质量管理先进标准方法,转变政府质量治理方式。二是广泛开展质量体系升级行动。打造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升级版”,拓展质量认证覆盖面。三是深化质量认证制度改革创新。完善强制性认证制度,提升自愿性认证供给质量,清理涉及认证、检验检测的行政许可和行业评价制度,简化规范认证机构审批、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制度。四是加强认证活动事中事后监管。完善认证监管体系,创新认证监管和激励约束机制,加大认证监管工作力度,严格落实从业机构及人员责任。五是培育发展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业。营造行业发展良好环境,促进行业机构改革发展,提升行业综合服务能力。六是深化质量认证国际合作互认。构建认证认可国际合作机制,扩大国内检验检测认证市场开放度,加快我国检验检测认证“走出去”步伐,提升我国认证认可国际影响力。

  《意见》要求,要加强组织领导,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将质量认证体系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议事协调机构和工作机制。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完善认证认可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要加强综合保障,加快相关立法、学科教育和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完善统计分析机制和信息共享平台;要加强宣传引导,普及质量认证知识,提高全社会质量意识和诚信意识;要加强督促落实,推动各级政府将质量认证工作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和质量工作考核,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地。

  从4个方面贯彻落实《意见》

  刘卫军介绍说,《意见》出台后,关键是抓落实。国家认监委将会同各部门各方面,重点从4个方面抓好落实:一是要发挥好牵头抓总作用,质检总局、国家认监委作为主责部门,将抓好质量认证体系建设的顶层设计,着力提高认证供给能力和水平,规范认证行为,提升认证公信力;二是要发挥好政府引导作用,推动各地方、各部门将质量认证体系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制定方案措施,完善政策保障,健全激励机制,强化督促落实;三是要发挥好市场主导作用,认证机构、企业等市场主体要切实强化主体责任,规范认证秩序,形成良性发展局面;四是发挥好社会共治作用,加强宣传引导,提高质量认证的社会认知度,让全社会享受到更多质量认证带来的高质量发展成果。

  据介绍,今年,国家认监委提出“质量提升行动年,认证认可在行动”的工作主题,把提升认证认可的供给质量作为主线,计划开展5个方面的质量提升行动:面向广大企业,开展百万企业认证升级行动,以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升级为抓手,推动100万家企业学用质量管理先进标准方法;发挥国有企业尤其是中央企业的“主力军”作用,当好质量管理“领跑者”,带头推进质量提升;组织中小微企业质量认证帮扶活动,补齐质量提升短板。面向产品和服务,开展高端认证质量惠民行动,引导市场增加高质量产品、服务供给,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面向各地方、各行业,开展认证服务地方行业行动,创建一批质量认证示范区(点),实施一批质量认证服务示范项目,打造一批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培育一批高端质量品牌。面向国际社会,开展“中国认证,全球认可”行动,深化“一带一路”合作机制,完善全方位合作格局,提升我国认证认可国际地位,向国际社会提供认证认可“中国方案”,推动绿色、有机等国内认证制度获得国际互认。面向社会关注问题,开展“认证乱象”专项整治行动,集中排查问题,逐一整改落实;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抽查;严格强制性认证监管,集中排查风险隐患;加大对无证出厂、销售、进口等违法行为打击力度。

  刘卫军表示,《意见》的出台,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认证认可工作的高度重视,为全面加强质量认证体系建设,促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

  质量零缺陷

  有统计显示,中国的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仅为2.5年,远远低于美国的7年。“质量零缺陷既是一种质量目标,更是一种质量追求。”质检总局质量司负责人说。

  “双零”活动启动之后,质检总局以及两委(国家认监委、国家标准委)、各地质检部门从摸清企业质量需求入手,主要采用企业行、问卷调查、座谈等方式,对中小企业质量需求、短板进行摸底调查,从而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帮扶政策,比如浙江、宁波、湖南、深圳检验检疫局,天津、河北、福建、江西、湖北等质监局,通过开展“科技委专家企业行”活动,或是选派质量领域的业务骨干组建技术专家组,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技术服务。

  需求明确了,“痛点”找到了,质检部门着力强化服务业中小企业质量管理。质检总局联合国家旅游局组织103家单位开展第三届全国旅游服务质量标杆单位和标杆培育试点单位遴选;会同民政部印发《关于开展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的通知》《关于做好全国养老院服务质量整治工作的意见》;联合发改、交通等10部门出台《关于推动物流服务质量提升工作的指导意见》等。广东、上海、江苏、浙江、江西、安徽、福建、新疆、内蒙和湖北宜昌等地质监局开展或发文部署服务业质量监测工作;江苏省服务质量监测报告还得到省委书记、省长的批示肯定。

  与此同时,质检部门还把“质量第一”意识贯彻到生产一线,积极宣传贯彻质量政策。群众性质量活动方面,质检总局与工信部、国资委共同开展全面质量管理知识竞赛,近5万家企业的200万人参与,山西、上海、内蒙古、宁波质监局组织开展质量知识竞赛等群众性质量活动;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宣传方面,山西、黑龙江、福建质监局开展质量标杆宣讲活动等,西藏质监局组织企业开展“QC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上海检疫局举办“农产品优进优出与国门生物安全”劳动竞赛;开展有针对性的质量诊断和技术咨询方面,福建质监局为10家企业上门进行管理现状把脉,提供“一企一策”解决方案,浙江检验检疫局组织“科技委专家企业行”活动等。

  中小企业提供了80%以上的城镇就业,他们是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主体,也是质量服务的主力军。“双零”活动中,质检部门一方面优化质量政务服务,比如海南质监局推行行政审批事项的全省通办,缩短办件时间、审批进程,提高审批效率;宁波检疫局梳理并发布“最多跑一次”改革办事事项清单32总项40子项,理清所有服务项目流程,公布统一办理标准等;积极探索实施“一站式”质量服务,就是以“一个质量基础体系、一个对外服务窗口、一个质量信息平台、一个合格评定结果”为目标,针对不同区域或产业特色,探索开展质量技术基础“一站式”服务示范项目,提供“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全链条的协同服务等。

  “双零”活动始于“质量月”,永远在路上。面对最为庞大的质量提升主体,质检部门将根据企业实际,像“滴灌”一样、像精准扶贫一样,对中小企业实施精准质量帮扶,助力中小企业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提升整体质量水平,推动高质量发展。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质量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