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购物节即将到来,围绕电商规范发展的讨论也密集起来。近日,以“品质、责任、诚信”为主题的“品质电商”研讨会在阿里巴巴的大本营杭州召开。与会的监管部门、消费者组织、电商平台等相关负责人分享了各自关于打造品质电商的价值理念和经验,并就电商平台要树立一种讲品质、讲责任、讲诚信的导向,营造一个比质量、比责任、比诚信的良性电子商务生态,为消费者创造一个安全放心、有品质、有尊严的消费环境,达成一致。
为什么要确立“品质、责任、诚信”这样的主题?毋庸讳言,就目前电商环境来看,该领域在这3个方面都存在不少问题。2016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26.1亿元,同比增长19.8%,交易额占全球电子商务零售市场的近四成。从网上零售规模看,去年已突破5万亿元大关,在社会消费零售总额中所占比重达到12.6%。发展如此之快,规模如此之大,电商愈发显示出其不可遏制的“洪荒之力”。然而,在这股力量中,一直有一些负能量裹挟而行,让“洪荒之力”带有了“荒蛮”属性——品质低下、责任缺乏、诚信不足等问题。
关于网购产品品质不高这一点,从质检总局组织“神秘买家”在电商平台买样抽查的结果中可以清晰地看出来。近3年的抽查结果显示,不合格率分别为26.1%、28.7%和30.8%。高不合格率对应的自然是产品的低质量现状。不可否认,电商所以发展迅速,最初靠的就是低价路线。但太过依赖低价,只会拉低品质。更严重的问题是,价格战不仅打破经济运行的一些原则,与中国制造向中高端迈进的方向背道而驰。
民众对网购最大的不满当然还是假货和价格欺诈问题,这既事关产品品质,也事关商家责任和诚信。近年来,各大互联网电商平台都在加大打假力度,但在包罗万象的互联网市场,仍有不少消费者饱受假冒伪劣商品之苦。至于价格欺诈,也是屡禁不止。工商部门的一份监测报告显示,2015年“双11”电商促销活动中,有52.99%的商品存在先涨后降的情况,54.6%的商品价格实际是上涨的,其中少数商品提价幅度高达200%以上。
假货横行,损害的不仅是消费者的利益,更会带来“劣币驱逐良币”的不良效应,最终危害整个市场环境。而价格欺诈,则严重干扰社会经济秩序,破坏正常的市场竞争,违背公平、公开、公正的竞争原则,更损害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掣肘诚信社会建设。
正是看到电商发展的“洪荒之力”或因在品质、责任、诚信等方面存在巨大的负能量而有失控风险,各电商平台企业都在想办法、找路径,以期让电子商务产业真正从价格时代迈向质量时代。在这次“品质电商”研讨会上,阿里巴巴提出全网联防联控等8条品控措施、唯品会提出全品类首负责任等9条品控措施、京东提出赔付先行等10条品控措施,都力求做到保证质量、担负责任、诚实有信。这些电商企业的努力值得肯定。
当然,基于电商作为企业天生具有逐利本性,仅靠它们自己“良心发现”的自律来改善整个电商运营环境,显然是不行的,根本上还得靠强有力的市场监管。事实上,电商发展这么多年一直问题不断,很大程度上与监管未能跟上市场脚步和节奏有关。人们已经看到,在网络市场的虚拟性、广域性、一体性与行政管理的现实性、地域性、分立性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和空白,监管部门有时显得捉襟见肘、鞭长莫及。具体来说,目前我国在知识产权、消费者权益等方面的政策、法规和行业监管,与电商发展现状很不匹配,政策制定与修改、监管手段更新换代等滞后于电商行业的发展。
针对这种现实,完善电商市场的法律法规体系,提升监管能力,就成了当务之急。据悉,继2016年12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初审后,《电子商务法(草案)》日前第二次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二审稿对电子商务经营者特别是平台经营者的义务与责任做出补充和完善,在消费者权益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都作出加强。我们相信,随着我国电子商务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市场监管不断加强,电商“洪荒之力”一定能够得到规范和引导,终会成为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正能量。
来源:中国质量报
作者:胡立彪
编辑:刘郁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