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增强质量变革的内在动力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中国质量报 作者:刘三江 编辑:刘郁蕾 2018-04-20 14:58:15
时刻新闻
—分享—

增强质量变革的内在动力

——论如何开展质量提升行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 刘三江

党的十九大作出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重大论断,要求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扩大优质增量供给,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建设质量强国,努力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就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部署,强调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高,促进“三个转变”,并就增加优质产品和服务供给提出具体要求。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专门发文安排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开展质量提升行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是质量战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主旋律。

蓝图已经绘就,号角已经吹响,关键在于抓落实。如何提升质量,其内在机理、决定因素、动力机制、政策工具是什么,是摆在质量工作者面前亟须回答的重大课题。问题的关键仍然是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质量提升既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靠政府引导、服务和监管,更要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促使企业自觉提升质量。这里基于中国质量问题实际,结合经济学基本原理,为寻求质量提升和质量变革的动力做一些探析。

质量市场失灵:质量问题的关键

毋庸置疑,我国质量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但质量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我国质量问题有诸多方面的表现,比如中国制造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一些生产经营者质量诚信缺失、假冒伪劣屡禁不绝、制造业每年质量损失超过万亿元、每年上万亿的内需外流、海淘代购日用品盛行不衰等等。透过现象看本质,新时代我国质量的基本问题和矛盾是优质供给不足、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讲的那样,供给结构不能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照理说,如果市场机制有效,当市场有优质需求,市场就会相应有优质供给。那么为什么发生供需脱节、供需错配呢?显然是市场失灵了。质量市场失灵,基本表现就是优质不优价,优质供给缺乏有效激励而供给不足;低质低价,低质在价格竞争优势下反而将优质淘汰出局,出现所谓“劣币驱逐良币”、市场逆向淘汰、逆向选择的现象。低质品甚至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就是这种现象的集中表现,我国当前的质量问题基本属于这种形态。可以说,质量市场失灵,市场机制不能有效发挥促进质量提升的决定性作用,是我国质量安全和质量发展的基本问题。

质量信息不对称:质量问题的根源

为什么市场会失灵呢?按照经济学理论,市场失灵主要是由垄断、外部性、公共品和不完全信息等因素导致的。就质量市场失灵而言,主要的因素在于不完全信息,或者说质量信息不对称。这个问题,著名经济学家乔治·阿克洛夫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有深入研究。他在1970年发表了《柠檬市场:质量不确定和市场机制》的论文,开创了逆向选择理论、非对称信息经济学的先河。他凭着该论文相关的主要成果摘取了2001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这篇论文至今仍在全世界引用率最高的经济学论文中名列前茅。柠檬市场也称次品市场,比如二手车市场,是信息不对称的市场,即在市场中卖家比买家拥有更多信息,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买的没有卖的精”,买者不相信卖者,往往会压低价格以避免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损失,而过低的价格也使得卖者不愿意提供高质量的产品,从而低质品充斥市场,高质品被逐出市场,产生逆向选择,市场机制失灵。质量信息的高度不对称,导致市场机制不能有效运行,是质量问题的重要根源,也是质量发展的一个陷阱。我国质量问题很适合用这个理论来解释,比如电商产品假冒伪劣比较突出、总体抽查合格率明显偏低,主要就是因为较之传统实体店,电商产品的价格信息更加透明,价格竞争更加激烈,而产品质量信息则更不透明,消费者不能像在实体店那样直接具体感知而只能通过广告、图片、说明书、不那么真实的评价来判断产品质量,质量信息不对称程度加剧了,逆向选择的程度加剧了。对质量问题的理论阐释,为质量提升和质量变革指明了路径和方法。

质量信息公开:质量提升的动力

解决我国质量问题,要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同时,发挥好市场的决定性作用,这就需要从缓解质量信息不对称程度、纠正市场失灵状况、建立正向选择的有效市场机制方面着眼着手着力。要紧密围绕质量信息公开这一核心环节,以信息化和大数据技术为支撑和工具,从企业主体信息、产品和服务质量信息、政府监管信息等的获取、加工、公开、评价、应用,全链条、成体系地做好质量信息工作。从质量工作主管部门来讲,需重点抓好4个方面。一是建立全国统一、权威高效的质量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打通内外检,联通“八路军”,链接中央与地方,防止各自为政、条块分割形成信息孤岛、信息死岛。二是归集一切可能的质量信息,包括企业基本信息、信用信息、许可认证信息、自我公开声明的企业标准信息、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信息、第三方检验检测信息、国家监督抽查信息、行政司法处罚信息、民事赔偿信息、质量奖励信息等等。三是公开所有适宜公开的质量信息,供消费者、同行同业、社会组织、检验机构、监管机构、金融机构、征信机构、司法机关等各方面低成本快捷查询,以引导消费和广泛监督。四是建立有效管用的质量信号,面对海量的质量信息,政府监管部门和广大企业及消费者可能无所适从,让他们各自来获取、加工、理解、运用所有的质量信息是不可能的,也是低效率、高成本的,必须大力培育发展各行各业第三方独立公正权威的质量组织,包括消费者组织、质量研究机构、检验检测机构、认证认可机构、品牌评价机构等等,由他们来开展比较试验、检测认证、技术服务,对质量信息进行专业的分类加工,对企业及产品服务质量进行评价、分等、分级,并以自身的良好信誉、品牌标识为担保,发布检测认证评价结果,作为简单、综合性的质量信号来引导消费和监督,促进市场机制有效运行。第三方机构发挥着发出质量信号、创造质量信用、传递质量信任的重要作用,承担着重要的市场功能,但我国这类机构还存在小散弱乱的问题,必须加大整合改革力度,使他们发出的质量信号更加有效、更值得信赖,同时要出重拳清理整顿第三方质量服务市场,把那些虚假无效的质量信号淘汰出局。

质量信息公开,让质量信息更加对称,让市场机制更加有效,是促进质量提升、质量变革的内在动力。在此意义上说,质量信息就是质量提升、质量变革十分重要的动力之源,是值得充分、深度挖掘的资源宝藏,是质量工作十分重要的着眼点和着力点。

(作者系中国特检院副院长、青海省质监局副局长(援青))

《中国质量报》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中国质量报

作者:刘三江

编辑:刘郁蕾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质量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