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被称为“儿童最亲密的伙伴”,对于儿童的智力发育和身心健康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一些存在着安全隐患的危险玩具,却成为导致儿童意外伤害、威胁儿童健康的“杀手”。
近年来,“危险玩具”伤童的案例时有发生,给许多家庭带来巨大伤痛。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中国消费者协会于5月25日发布玩具消费警示,提醒家长小心“危险玩具”造成伤害,更不要将“非玩具”给孩子玩。
风险一
小零件易被吞食造成窒息
一些不合格玩具中易脱落的扣子、弹珠等小饰物、小配件,容易被幼小的儿童吞食或者塞入鼻孔,造成吞食异物和窒息的风险。如果是带有磁性材料的小零件,一旦被误食,还会带来进一步的伤害,磁性材料会在消化系统互相吸附,可能引起肠胃穿孔或肠梗阻,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
风险二
危险尖点利边可能造成伤害
一些劣质玩具的表面有金属锋利的边缘、突出的尖点、粗糙的毛边等突出物,或玩具结构易碎,形成尖利的小零件,非常容易刺伤儿童。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信息,部分指尖陀螺不符合《玩具安全 第2部分:机械与物理性能》第四款关于小零件、边缘和尖端的要求,具有可触及的建立边缘和锐利尖端,可能造成身体划伤、扎伤等伤害。
风险三
劣质材料有化学污染危险
常见的有使用未经消毒的废旧材料做填充物的毛绒玩具、色彩鲜艳的彩泥、劣质塑料制作的玩偶等,其卫生状况和化学有害物质迁移,都对儿童健康造成潜在危险。前一时期被曝光的“水晶泥”,其中有的含有超过一定限量的硼砂,经过孩子的口腔、皮肤接触进入人体,可能会发生慢性中毒,造成安全隐患。
风险四
非玩具误当玩具风险大
小孩子天然爱动,会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品当作玩具使用,这类不当使用,隐藏了极大的危险。比如儿童误玩“激光笔”导致视力损失,就是典型的例子。
还有一类典型的误玩案例是家庭中常见的水精灵,又称海洋宝宝、泡大珠、吸水弹。它是一种圆珠形吸水树脂,因其具有吸水保水等功能,广泛应用于盆栽保水、室内装饰等。由于其形状、颜色、体积的缘故,可能被儿童误认为食物,导致儿童误吞或吸入。水精灵进入呼吸道后吸水膨胀,可能堵塞呼吸道导致窒息;进入消化道后吸水膨胀,会导致肠梗阻、肠管扩张,可能会继发感染、水电解质紊乱等现象,甚至会造成肠穿孔、肠坏死,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另外,有伤害案例表明,儿童在玩耍水精灵时,水精灵的碎片粘附在手指上,用手揉眼时,水精灵的碎片会划伤眼球,导致晶体感染,可能引起失明。
国内已发生多次类似的伤害事故。有些商家利用此特点,将其包装后当作玩具售卖,部分弹射玩具中使用水精灵作为弹射物,又称吸水弹、软珠弹,其一旦被射入儿童的喉咙里可能会带来窒息伤害。
风险五
不按适用年龄买玩具有危险
国标《玩具安全 第1部分:基本规范》对14岁以下儿童适用玩具的标识和说明进行了强制性规定,要求对玩具使用要求、使用年龄等做出明显的标识和说明。因为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身体发育、认知能力有非常大的差异,违反适用年龄限制,可能会给孩子的安全造成威胁。
针对玩具消费中存在的问题,中国消费者协会呼吁,警惕危险玩具,保护儿童安全。并向消费者提出如下警示:
1.坚决不购买无厂名、厂址、3C认证标志的玩具。消费者选购玩具时,要主动检查产品说明书及产品标识等是否齐全,包括生产厂家名称、地址、产品名称、型号、安全警示语、适用标准、认证标识等。根据年龄选择适宜的产品。尽量通过大型商场和信誉良好的商家选购玩具,不要选购小商品市场、集贸市场、网店的“三无”产品。
2.谨慎购买可能存在易脱落小零件的玩具。避免购买零件易散落、存在磁性小零件、尖锐金属边缘、粗糙毛刺等的产品。尤其是不要让3岁以下儿童玩耍含有强磁性小零件的玩具,以防儿童误吞或吸入磁性小零件。即便是给大于3岁及3岁 以上的儿童在玩耍此类玩具时,家长应仔细阅读相关的警示说明,并做好监护和必要的提醒。
3.增强安全意识防患未然。许多儿童意外伤害往往源于监护人的疏忽,对3岁以下的幼儿应当格外警惕误食异物和窒息的风险,避免给孩子玩耍不适合孩子年龄段的玩具。要警惕儿童使用非玩具物品,如激光笔、牙签弩、水精灵等各种易于获得的物品,做好监督和防范措施,避免意外事故发生。
4.发生意外伤害及时就医。监护人发现儿童误吞或吸入磁性小零件,或者儿童出现突发性的腹痛、恶心、呕吐及腹泻等疑似吞食磁性小零件的临床症状,应立即送医进行救治。在已发生的事故中,部分儿童在吞食磁性小零件的初期仅表现出疑似流感症状,有可能造成误诊,延误救治,会对儿童造成严重伤害。
5.发生玩具伤害事故应当报告。我国已实行玩具召回制度,建议广大消费者发现玩具安全风险或发生伤害事故,积极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反映,防止危害扩大。消费者可以访问该中心“缺陷信息报告”栏目提交详细信息,或者拨打 010-59799616 进行报告。
6.索取并保存维权凭证。消费者应当向经营者索取发票或其他购物凭证,作为日后维权的重要凭证。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编辑:刘郁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