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访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司司长张文兵: 坚持民生导向 严守质量安全底线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编辑:刘郁蕾 2019-02-28 10:52:30
时刻新闻
—分享—

201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局之年,也是市场监管总局成立的第一年,在这一年中,全国产品质量监管战线在总局党组坚强领导下,开拓进取,攻坚克难,不断深化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改革,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在2019年全国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会议召开之际,市场监管总局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司司长张文兵接受《中国消费者报》专访。

完善监管制度 创新改革措施

中国消费者报:张司长您好,2018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在风险监控和抽检方面呈现出很多新风貌。能否请您帮我们梳理一下,市场监管部门在这方面取得的成果?

张文兵:2018年,我们始终坚持把保安全放在首位,通过严格事前准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强化全过程监管等手段,让产品质量安全的任务得到了有效落实。

在风险管理方面,我们坚持早发现、早研判、早预警、早处置,全国共采集研判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177.8万余条,累计风险监测产品27503批次,风险排查企业12347家,召开风险分析会215次,向有关监管部门发送风险通报755份,反馈标准制修订意见69份,向社会发布风险警示416条。制定发布2018年版《全国重点工业产品质量监督目录》,指导全国对406种产品进行重点监管。

在监督抽查方面,我们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民生导向,以涉及人身健康安全的产品为重点,大幅增加抽查批次,拓宽抽查覆盖面。全国累计监督抽查了174535家企业生产的232254批次产品,发现不合格企业13063家次,不合格产品15957批次,不合格产品发现率为6.9%,同比降低0.6个百分点。其中,对2.7万家企业生产的295种2.8万批次产品开展了国家监督抽查,目前已发布了258种25520批次产品的国家监督抽查结果信息,发现不合格产品2526批次,不合格产品发现率9.9%,剩余37种产品抽查结果信息将于3·15时间节点发布。

在生产许可方面,坚持从源头抓质量,从准入抓安全,2018年全国共准予许可生产企业9952家,对不具备生产条件、产品检验不合格的1547家企业作出不予许可决定,注(撤、吊)销生产许可证3678张。

在专项整治方面,针对电线电缆产品组织开展质量安全隐患排查,共检查电线电缆企业6084家,发现问题519项,撤销28家企业生产许可证。针对危险化学品、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及容器,开展产品质量安全隐患排查和获证企业专项监督检查,共排查企业7217家,发现在质量管理、出厂检验等方面有问题的企业940家。针对棉花产品,开展混等混级专项整治,在天津、河北、江苏、安徽、江西、山东、湖北、湖南等8个棉花主产省(市)抽验棉花1155批(垛),问题发现率为1.0%。针对食品相关产品,组织对9394家企业开展了现场检查,发现问题企业2156家,注(吊)销企业91家。

中国消费者报:作为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重点之一,监督抽查工作取得这样的成绩,离不开监督抽查体系和制度的改革和创新。在2018年,国家监督抽查制度有哪些变化呢?

张文兵:高质量的监督抽查体系和制度,是开展工作的支撑和保障。2018年以来,我们以提升效能为目标,着力完善国家监督抽查制度,创新推出四项改革举措。

一是推行“抽检分离”。将抽样工作交由省级市场监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随机组建基层行政人员和技术机构人员共同参与的抽样队伍,打破原有同一家检验机构既抽样又检验的工作模式。

二是推行检验机构公开招标遴选。改变以往直接选定检验机构的方式,通过公开招标向社会购买技术服务,从机构检验能力、资质、管理水平等多方面进行考评。

三是推行“双随机”深度嵌入业务信息化系统。会同总局信息中心,开发“双随机”业务功能模块,深度嵌入e-CQS系统。建立承检机构库、生产企业名录库,通过“双随机”系统随机选取、匹配拟抽查企业和承检机构。在中国移动支持下,建成融合视频监控、对讲交流、数据处理的综合信息平台,投入在线视频设备,实现对国抽抽样工作的集中管理、统一指挥、远程监控。

四是推行抽样全程可视化视频监控。建成融合视频监控、对讲交流、数据处理的综合信息平台,投入在线视频设备,实现对国抽抽样工作的集中管理、统一指挥、远程监控。

形成监管体系 让消费更放心

中国消费者报: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与民生密切相关,进一步完善高质量监管体系,对普通消费者的利好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张文兵:2018年,我们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产品质量主要性能的关切和期待,以监管促提升,以监管带动质量比对、质量诊断、质量攻关等,推动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消费品主要性能明显提升。

围绕“吃得放心”,在保持食品相关产品质量安全总体平稳的基础上,注重进一步提升食品相关产品的性能。广东省局针对消费外溢现象较为突出的不锈钢保温杯等产品,组织开展质量比对研究,加强技术攻关和技术应用,促进平均保温温度提高了7.9℃,产业质量和效益大幅提升。上海市局组织指导行业协会联合送餐平台开展为期半年的集中攻关,发布了全国首个“以纸代塑”的外卖送餐盒团体标准,创设了耐受性、整体抗压性等4项专项指标,优化了抗压强度、渗漏性能等4项性能指标。

围绕“穿得称心”,在提升原材料质量上下功夫,全国纤检战线通过加强质量管理,着力提升国产棉质量水平,推动29mm以上的棉花占比相较2014年提高17.8个百分点,白棉占比较上年度增加了0.7个百分点。

围绕“用得舒心”,持续开展智能马桶等热点消费品质量攻坚活动,智能马桶制造水平明显提升,国家监督抽查不合格产品发现率从2015年的40%降低到2018年的5.7%。

围绕“住得顺心”,将建筑装饰装修材料纳入监督抽查重点对象,2018年共对31种建筑装饰装修类产品开展国家监督抽查,不合格产品发现率为11.6%。特别是对社会关注的重点产品持续开展抽查,倒逼企业不断提升产品质量。

围绕“行得安心”,着力发现问题、处理问题,保障发动机润滑油、机动车辆制动液、汽车安全带、汽车轮胎等相关出行用品质量总体处于较高水平,近两年全国出行用品不合格发现率保持在5%左右。针对机动车儿童安全座椅、汽车用制动器衬片等部分质量出现下滑趋势的出行用品,持续开展监督抽查,不断加大监管力度,遏制了下滑趋势。

中国消费者报: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家庭的希望,而且由于儿童年龄较小,风险意识和自救能力较为薄弱,儿童用品的质量安全是很多消费者关注的重点。在保障儿童用品安全方面,市场监管部门进行了哪些尝试呢?

张文兵:2018年,我们在加大儿童用品国家监督抽查的同时,针对玩具、文具、校服等儿童用品开展专项整治工作,下发《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儿童用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召开任务部署视频会议,深入产业集聚区调研儿童用品质量安全监管情况,督促地方政府落实属地监管责任。

其中,湖北省局推动实施汉川童车质量提升示范区创建,江苏省局组织对涉及“衣食住行学”的儿童及婴幼儿服装、儿童密胺餐具、儿童家具、童车、学生作业本等13类儿童用品开展了省级监督专项抽查,湖南省局针对玩具、文具、校服等产品开展了生产企业摸底调查和行业质量安全形势分析。

严守安全底线 提升监管效能

中国消费者报:2019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工作重点是什么呢?

张文兵:坚持人民至上,加强重点领域监管,严守质量安全底线,不断增强人民的质量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是要制定实施重点监管目录。年初,我们已经制定发布《全国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目录(2019年版)》,要求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要结合本区域监管、产业、质量安全等实际情况贯彻实施《目录》。

二是要突出重点消费品质量安全监管。抓好儿童、老年等特殊群体用品,家用电器、家具家装等日用消费品和新兴消费品质量安全监管。

三是要突出重点工业品质量安全监管。抓好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工业装备的行业性质量安全监管。

四是要突出食品相关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对于近年来监督抽查不合格率较高、区域性问题比较突出的食品加工机械、一次性餐盒,以及产量大、生产范围广的食品包装用纸等,要加大监管力度,追溯问题产生原因。五要突出棉花纤维质量安全监管。引导和督促企业落实国家标准,充分发挥纤维检验机构的作用,重点整治混等混级收购、加工现象,引导加工企业加强质量管理意识,不断优化加工工艺。

中国消费者报:请您谈一谈,2019年,市场监管部门如何进一步创新质量安全监管的方式和手段,保障消费安全?

张文兵:2019年,我们将围绕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创新监管手段,丰富制度措施,提升监管效能。

一是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推广随机选取、匹配抽检机构和拟抽查企业的“双随机”模式,推进企业名录库的更新与完善,逐步在全国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工作中推行抽检分离、检验机构公开招标遴选、抽样全程可视化视频监控等改革举措。

二是推动建立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可结合实际,坚持以落实企业追溯管理责任为基础,以推进信息化追溯为方向,选取部分重要产品,引导企业开展质量安全追溯试点工作。鼓励生产经营企业、协会和第三方平台接入行业或地区追溯管理信息平台,推进追溯信息的互通共享,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质量安全追溯模式。

三是建立实施质量分级制度,倡导优质优价,引导、保护企业质量创新和质量提升的积极性。选取智能马桶、羽绒制品等热点消费品,以及部分重要原材料,依托行业协会,开展质量分级试点工作,推动建立、完善产品质量等级标准,引导企业提升产品质量,满足消费升级需求。 还有要建立健全社会共治机制,鼓励社会监督,逐步形成“企业全面负责、政府统一领导、部门联合监管、检验技术把关、社会广泛参与”的产品质量安全多元共治格局。

四是建立健全社会共治机制。鼓励社会监督,逐步形成“企业全面负责、政府统一领导、部门联合监管、检验技术把关、社会广泛参与”的产品质量安全多元共治格局。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编辑:刘郁蕾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质量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