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欧阳彪:让质量的旗帜高高飘扬

来源:红网综合 作者:欧阳彪 编辑:刘郁蕾 2017-09-21 09:53:00
时刻新闻
—分享—

  近来,我参加了湖南省委组织的市厅级主要领导干部培训班,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行了系统学习和深入研讨,整体感觉非常有收获、非常有启发。特别是对于中央和省委为什么反复强调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有了更高的站位、更强的自觉。

  通过深学深悟,我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当代世情、国情、党情高度结合的实际产物,也是深度传承的理论结晶,以巨大的民族抱负开启了实现中国梦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以巨大的理论担当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探索的崭新境界,以巨大的政治勇气科学地回答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转折时期“旗怎么举、队怎么带、路怎么走”等新长征的重大历史命题,既形成了十八大以来党的理论成果,也奠定了十九大党的思想基础;既是一座丰富的理论宝库,又是一座崇高的思想丰碑,具有划时代的世界意义、当代意义、中国意义。学习系列讲话,使我们更加增强“四个自信”,更加树牢“四个意识”,更加拥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坚定地维护党中央权威,更加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理论上、行动上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学习系列讲话,基础在学、重点在悟、关键在做。结合质监工作,就是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质量发展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战略,忠实地学思践悟好习近平总书记的新型质量观,扎实推动我省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落实到质量引领、质量崛起上来。

  思想上必须深化质量认知。习近平总书记科学论断经济的新常态和发展的大逻辑,深刻指出要“切实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质量和效益上来”,鲜明强调“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表明我国正处于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也指明了我国质量阶段的新要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总思路和总战略的重大转变。这就要求我们,要有强烈的质量意识。大到内政外交,小到衣食住行,质量问题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必须在发展的方向目标、任务重点、政策举措上牢固地确立起质量路线和质量方针,树立起“质量第一”“质量优先”“质量为重”的强烈意识,要真正用“质量”这个思想武器武装头脑。其次要有强烈的质量思维。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应当从质量的高度谋划发展大局,从质量的维度创新治理工作,从质量的角度检验执政能力,对待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要善于拿起“质量”这把手术刀解剖麻雀。要有强烈的质量导向。从很大程度上讲,中国梦就是强国梦,强国梦就是质量梦。应当大力实施质量强省战略,善于运用质量调控的指挥棒,制订质量发展的规划纲要,建立质量考评的指标体系,真正推动质量发展的入轨、上路、定型。最后要有强烈的质量底线。习近平总书记带着对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的深切关注,强调“能不能在食品安全上给老百姓一个满意的交待,是对我们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必须真正建立起质量安全观,加强质量安全监管,严守质量安全底线,防范质量安全问题。

  政治上必须增强质量自觉。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党中央确定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相当长一个时期发展的主题主线。在阐释新常态9个趋势性变化时就指出,“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保证产品质量安全、通过创新供给激活需求的重要性显著上升”,“过去主要是数量扩张和价格竞争,现在正逐步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这就要求我们要高度重视质量政治。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机制不够成熟,质量监管体系特别是质量法律法规和监管制度不够完善,不少领域还是空白。基于此,应当全力以赴推进质量法治建设,加强质量立法,加快形成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的体制机制,全面建立起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的技术法规体系,不断推动质量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法制化进程。数量经济时代,我们在抓投资、抓招商、抓规模很有办法,质量经济时代,如何在新常态下实现质量升级的经验还不多,要高度重视质量政绩。当前要着力解决好质量治理的知识短板、能力危机、本领恐慌的问题,这也是当前“不作为、不敢作为、不善于作为”的客观原因,要将科学的政绩观体现到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上来。

  理论上必须探索质量规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质量效益与速度规模相统一,以质量为转型升级之本,把质量创新作为发展新动力;坚持宏观的经济整体质量与微观的产品服务质量“双提高”,以质量提升促进经济转型;坚持经济发展质量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质量相同步,五大建设都要讲质量,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等。习近平总书记的质量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学习和应用质量规律,切实增强做好质量工作的预见性、自觉性、创造性。探索质量发展的规律,核心就是把握主要矛盾的主、次两方的变化,看到不断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质量需要,已经上升为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务必突出“质量提升”主题。探索质量运行的规律,核心就是把握市场均衡的供、需两侧趋向,看到供给侧不平衡已经成为影响发展不平衡的基本面,务必在优化质量供给上下硬功,真正提升供给质量和供给水平。探索质量管理的规律,核心就是把握宏观调控的政府、市场两手的运用,看到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务必确保市场运行的质量和环境,让质量创新的市场主体真正动起来、活起来。

  行动上必须开展质量斗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要求“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实现这“三大转变”,就要求我们开展一场深入而持久的质量斗争:要与传统的增长方式作斗争。中央强调“稳中求进”,“稳”就是数量速度要稳,“进”就是质量效益要进。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务必彻底告别一味追求GDP的增长方式,破除“重数量轻质量”的思维定势,切实将经济发展从规模数量型转到质量效益型的轨道上来,同时用质量的“升级”来对冲速度的“放缓”。现在“以质取胜”已成为时代的鲜明特征,要实现“多快”模式向“好省”模式的转变,必须用仪器来检测,用标准来规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标准是质量的基础,标准决定质量,有什么样的标准就有什么样的质量,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要充分认识到内需不足、出口不畅,关键还是质量不优,务必向落后的生产方式开刀,树立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大力开展“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战略行动,加强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四大质量技术基础,引导企业踏质量之石、留质量之痕,真正形成供给侧的质量新动能,真正构建标准、技术、品牌、服务的质量新优势。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人民群众日益追求高品质、有尊严的生活。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的中国消费者到国外购买“马桶盖”“电饭煲”的问题也说明,幸福感的核心就是质量的获得感。坚持人民立场就必然要满足老百姓的质量诉求,大力提高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环境质量,让老百姓真正吃上安全的食品,喝上放心的水,呼吸干净的空气,让质量获得感“在家门口升级”。要与传统的管理方式作斗争。以前是生产型的管理,不习惯于市场调查和需求分析。在新常态下,必须破除“重产量轻质量”的思想,把思路调整到质量型供给上来。要用习近平总书记的新型质量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培养一大批懂质量管理、懂技术贸易、懂竞争规则的新型质量领导集体和新型质量管理人才。强化质量宣传和质量培训,不断提高劳动者的质量素质和质量水平,使重视质量、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成为人民普遍的行为准则和工作范式,共同推动湖南发展迈向质量时代。

  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质量工作者,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召开全国性质量工作大会。这是对世界、对人民的宣誓,也是领航质量时代、开启质量长征的新标志,表明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质量决心,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的质量方案。

  第二,建立国家质量促进法。进一步完善我国质量法制体系,全面调整政府、企业、社会三者的质量关系,着力实现“依法治质”,真正推动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到中国质造的“三级跳”。

  第三,实施最严格的质量管理政策。质量是“产”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要抓住质量管理的“牛鼻子”,坚持源头治理、标本兼治,把质量安全构筑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之上。

  (作者系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党组书记、局长 欧阳彪)

来源:红网综合

作者:欧阳彪

编辑:刘郁蕾

本文为质量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zlhn.rednet.cn/c/2017/09/21/707217.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质量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