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珊 谢浪涛 肖艳蓉
这是一个崭新的时代,这是一个质量的时代!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新任务。改善供给结构、满足消费需求、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形成出口竞争新优势……种种发展需求无一不指向“质量”。
党的十八大提出“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三个转变”战略思想,吹响了向质量进军的新号角,奏出了“质量强国”的最强音。
三湘大地,风潮涌动。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实施质量强省战略,推动“湖南制造”向“湖南质造”、“湖南速度”向“湖南质量”、“湖南产品”向“湖南品牌”演进。
质量观念不断跃升,质量措施不断创新,质量成果不断涌现,质量基础不断夯实。质量,成为“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建设中一道靓丽的风景。
这五年,是质量观念全面跃升的五年——
2012年,省政府颁布《湖南省质量发展纲要(2012-2020年)》,提出坚持以质取胜、建设质量强省的目标任务,以更大的力度推进质量工作,成为湖南质量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五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质量工作,将质量发展作为全局性、战略性的中心任务,强力推进。质量工作被作为重要内容,列入湖南省“十三五”发展规划、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湖南制造”、“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等省委、省政府重要文件之中。
省政府颁布了《关于加快质量发展建设质量强省的实施意见》,成立了质量强省领导小组,将49个厅局纳入成员单位;建立了质量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将质量工作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并单独实施考核,努力构建“大质量”格局。出台《湖南省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办法》、《湖南省用能和排污计量监督管理办法》、《湖南省商品条码管理办法》等3部政府规章;完善政府质量奖励激励机制,设立省长质量奖;拨付产品质量监督抽查、行政执法、标准化战略、计量等专项经费,为质量工作提供法制、机制、财力等全方位支持。
重视前所未有、保障前所未有、力度前所未有!全省上下抓质量的意识越来越强,劲头越来越足——14个市州、122个县(市、区)开展了质量强市(州、县、区)活动,湘潭、株洲、长沙、永州等市州积极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12个市州设立了政府质量奖励制度……“质量湖南”建设如火如荼,“质量是政治、质量是生命、质量是效益”成为全省上下的共识, “政府重视质量、企业追求质量、社会崇尚质量、人人关注质量”的“大质量”气候迅速形成。
这五年,是质量措施全面创新的五年——
党的十八大以来,质量发展要求更高、形势更复杂,更需要找到推进质量工作的新路径。全省各级各部门把改革思维导入质量工作各环节,创新举措推动湖南质量上台阶。
质量提升,既抓微观管理更重宏观谋划。
宏观方面,在国内率先开展了“质量100指数”研究,构建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测算模型。消费品、装备制造、工程质量、出入境检验检疫等各个领域纷纷出台质量发展规划和质量提升计划。“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群和长株潭城市群开展“中国制造”质量技术基础综合示范区试点建设,为湖南质量发展装上了“新引擎”。
微观方面,鼓励企业采用先进标准和质量管理方法,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中国质量奖、省长质量奖、地理标志产品、湖南名牌产品、鲁班奖、芙蓉奖……创建氛围日益浓厚,“品牌湘军”不断壮大,带动质量的全面提升。
质量监管,从重事前审批向重事中事后监管转移。
各职能部门以保障质量安全、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为根本目标,以“放管服”为根本手段,大胆探索,不断创新,逐渐形成了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各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机制。形成了从市场准入、监督抽查、执法打假到安全追溯、产品召回、社会监督、质量诚信等一系列工作制度,缺陷农机产品召回、“两型”标准认证、“湖南好产品”认定等多项举措首开全国先河。食品药品、重要消费品、烟花爆竹质量和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等工作不断强化,五年来单是产品质量就开展专项整治行动61项,查处质量违法案件4.1万件、涉案货值4.5亿元。
质量维权,更加注重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
产品、工程、服务质量投诉申诉处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工商12315、质监12365、食药监12331、旅游0731-88805555、住建12328、商务12312等投诉热线投诉办结率逐年上升。各职能部门走进企业、走进社区、走进群众开展质量服务,医用计量器具免费检定、“清新居室”免费室内空气检测、保障房电梯免费检验等接地气、暖人心的实事,赢得群众点赞。
这五年,是质量成效全面显现的五年——
产品质量持续提升。全省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由2012年的91.7%提高到2016年的95.1%。品牌星空,群星闪耀。中车时代电气获第二届“中国质量奖”,中联重科、三一重工、衡阳特变电工、湘潭迅达科技获“中国质量奖提名奖”。威胜集团有限公司、湖南红太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被认定为 “全国质量标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达到72个、湖南名牌632个、省长质量奖单位28家和个人6名,新晃黄牛肉创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安化黑茶被认定为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一个个“湖南品牌”已经成为一张张靓丽名片,向世界展示了“湖南制造”的过硬品质和独特魅力。
工程质量稳中有升。2013年到2016年,我省共有32项工程获鲁班奖,2016-2017年度鲁班奖我省占据9席,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每年有60多项工程获省芙蓉奖;省优质工程奖得主逐年递增,2016年更有439项工程获奖,是前一年的两倍以上。
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商贸、旅游、金融、物流等现代服务业服务质量大幅改善。铁路、公路、民航等服务单位全面推进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旅游部门大力整顿旅游景点、餐饮、宾馆等市场秩序,为招商引资和建设旅游型省份增添了魅力。
环境质量日趋改善。江河及洞庭湖水质呈向好趋势。14个市州的29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96.6%;城市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为293天,比例81.2%,比去年同期上升3.3%,全省PM2.5年平均浓度为48微克/立方米,下降9.4%。
数字是最好的例证。五年的质量之路,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迈出实质性步伐,为建设“五个强省”、打赢“三大战役”提供了重要的质量保障。
这五年,是质量基础全面夯实的五年——
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是国际公认的国家质量技术基础。基础打牢,发展才有潜力,才有空间,才有底气。
五年来,湖南加大建设力度,提升技术能力,充分发挥其在质量发展中的支撑作用——
标准化建设力度加大。烟花爆竹、起重机2个国际标准化组织和20个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落户湖南,湖南成为除北京、上海、江苏外承担国际标准化组织秘书处最多的省份。建立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35家、服务业标准化示范区67家、循环经济标准化示范区4家。累计牵头和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99项,制定国家行业标准1031项、地方标准1493项,主导产业标准覆盖率达到95%以上。轨道交通装备、高标准农田建设、红色旅游服务等标准的制定走在了全国前列。
计量精准服务不断延伸。建立社会公用计量标准1351项,发布计量技术法规12项,满足社会95%的量传和溯源需求。建立国家城市能源计量中心,能够“点对点”实时掌握全省800家重点耗能企业和公共机构的用能情况。加强对1300台环境监测仪器的周期检定,有力服务了生态文明建设。
认证认可领域不断拓宽。指导5054家企业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794家企业通过强制性产品认证、1720家实验室通过资质认定,为“湖南制造”质量升级奠定基础。“两型”认证工作被国家发改委列为改革试验区的重大项目。
检验检测水平大幅提升。建立了24个国家质检中心、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58个省级质检中心,具备对5100种产品、1.1万个参数、8大类特种设备的检测能力。湖南省检验检测特色产业园去年5月开园运行,成为目前国内规模靠前的检验检测产业聚集区。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
党的十九大召开前夕,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召开中国质量(上海)大会,习近平总书记亲致贺信。质量强音,令人振奋,催人奋进。全省质量人正履职尽责、奋力作为,开展质量提升行动,为服务转型升级、环境治理、脱贫攻坚三大战役,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谱写质量发展新篇章!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王珊 谢浪涛 肖艳蓉
编辑:刘郁蕾